新闻快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快讯
行业新闻
  • 关于强化桩基工程质量管理的意见 [ 2022-04-13 ]

    关于强化桩基工程质量管理的意见

    发布时间:2022-04-12 16:23
    |||

    各设区市建设局,平潭综合实验区交建局:

      为提高桩基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现就强化桩基工程质量管理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突出建设单位首要责任。建设单位要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禁止未办理施工许可等手续进行桩基等施工。要严格执行工程发包制度,保证合理设计周期、施工工期和工程造价,严禁盲目赶工期、抢进度。不得明示或者暗示设计、施工等单位降低工程质量标准,禁止以“优化设计”等名义变相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要依法将施工图报送审查机构审查,未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不得用于施工。要按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桩基工程质量检测,及时足额支付检测费用,不得要求检测机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承揽业务,不得违规减少应委托的检测项目和数量。

      二、狠抓勘察质量控制。勘察单位应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住建部令第53号)《工程勘察通用规范》(GB5501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勘察文件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深度要求,勘察过程中的钻探、取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主要数据应按规定上传至“福建省岩土工程勘察项目信息登记系统”。勘察单位要查明场地岩土情况、持力层性质、软弱下卧层情况、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作用和场地稳定性等,评价成桩可能性,分析桩基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出可选的桩基类型和桩端持力层建议,提供桩基设计所需的参数。对于地质复杂、专业技术性强的桩基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应加强现场服务,及时解决桩基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三、加强设计质量管理。设计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设计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标准进行桩基础设计,设计项目负责人应在施工前组织专业设计人员向施工、监理单位做出详细说明,明确桩基质量控制及检验方法。设计单位要根据勘察文件合理选择安全适用、质量可靠的桩基类型和桩端持力层。设计未采纳勘察单位建议的桩基类型时,应在桩基设计说明中阐述理由和替代方案的可行性。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或空心方桩基础的,应严格执行《福建省建筑结构设计若干规定》的限定条件和处理措施。对地质与水文条件或周边环境情况复杂的桩基工程,可视情提请建设单位组织专家对桩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桩基工程应按规定进行试桩。要严格施工图设计文件变更管理,涉及更改终压力(贯入度)、桩长或其他关键性成桩指标的,应经各方现场共同详细核实后签署意见。涉及重大变更的,应重新报送施工图审查。审查机构要严格施工图设计文件质量审查把关,对施工图审查工作负责,承担审查责任。

      四、落实施工单位主体责任。施工单位要加强桩基工程施工质量管控,严格按照施工图和有关规范标准进行施工,地质条件出现异常时,应通知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单位共同确认。对于灌注桩,不同持力层第一根(沉管灌注桩除外)施工时,对其终孔是否进入设计持力层,须经建设、勘察、设计、监理等单位共同确认,其余桩可由施工、监理等单位确认。终孔确认应在孔边举牌拍照,照片由施工、监理单位留存备查。灌注桩的持力层土(岩)层样品,应由施工单位至少留存至工程竣工验收后。对于预制桩,不同持力层第一根施工时,其终压(锤)条件须经建设、勘察、设计、监理等单位共同确定,并举牌拍照,其余桩可由施工、监理等单位确认,每10根至少在其中1根桩边举牌拍照,照片由施工、监理单位留存备查。

      五、夯实监理单位监理责任。监理单位应当采取旁站、巡视等形式实施桩基工程监理,发现施工单位未按设计文件施工、违反工程建设标准、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立即整改或停工,并按规定报告建设单位和主管部门。

      六、强化基桩工程检测质量管控。检测机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标准和检测方案进行检测,确保检测数据真实、准确、有效。基桩检测选桩时,建设单位应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单位共同确定基桩检测的数量及桩号,检测数量及受检桩选择应符合有关规范标准和省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桩基检测的通知》(闽建建〔2017〕1号)等有关要求,并形成书面选桩纪要。选桩会议要举牌拍照,照片由建设单位留存备查。开展静载、高应变检测前,检测、施工、监理、建设等单位应共同确认受检桩号,确保受检桩与选桩纪要以及工程实际一致,并在桩边举牌拍照,照片由检测机构留存备查。检测机构在开展基桩检测时,应按《关于启用福建省建设工程监管一体化平台工程检测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知》(闽建办建函〔2022〕8号)要求登记、告知相关信息。静载检测过程中,检测机构应在关键部位实时全程拍摄录像(影像分辨率不低于1080P),并留存备查。录像从加载开始至卸载完成时结束,影像内容应能清晰看到千斤顶、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静载仪。

      七、严格桩基工程质量验收。桩基工程应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标准进行验收,参与验收的人员应符合要求。桩基工程验收前3天,建设单位应通知监督机构。桩基工程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验收会议要举牌拍照,照片由监理、施工单位留存备查。有关责任主体要做好桩基工程过程影像留存,作为桩基工程质量验收的必备资料,并在桩基工程施工、检测过程中和质量验收时核查。举牌拍照应在牌子上标明工程名称、参与单位名称及人员姓名、拍照日期,灌注桩终孔、预制桩终压(锤)条件、受检桩号确认时还应标示相应的桩号,桩基工程验收时还应标明验收部位;照片应包含所有参与人员,灌注桩终孔还应包含持力层土(岩)层样品。静载检测过程录像至少留存至桩基工程验收后且不得少于90天,举牌拍照至少留存至工程竣工验收后一年。桩基工程验收时,监督机构原则上应到场监督,未能到场的应在验收后的1个季度内及时对留存的照片及相关资料进行监督检查。要突出对验收程序、验收组织、验收结论的监督检查,并抽查基桩承载力检测数量。

      八、强化责任主体信用惩戒。发挥信用惩戒作用,明确桩基工程质量责任记分标准。对提供虚假勘察成果资料、未根据勘察成果文件进行设计、施工前未进行设计交底的,按照《福建省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及评价标准对勘察、设计单位予以不良行为扣分。对灌注桩终孔确认、预制桩终压(锤)条件确认未按要求举牌拍照或举牌拍照不符合要求进入下道工序的,分别按照《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动态监管办法》附件1(附件2)第1.2.11条、附件3第1.2.1条等相应条款对施工单位和项目经理、监理单位和总监予以记分;对桩基工程质量验收会议未按要求举牌拍照或举牌拍照不符合要求进入下道工序的,分别按照《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动态监管办法》附件1(附件2)第1.2.6条、附件3第1.1.4条等相应条款对施工单位和项目经理、监理单位和总监予以记分。对未按要求留存影像或者留存的影像不符合要求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等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沉降、倾斜等监测,直至稳定为止。各级住建主管部门和监督机构要按闽建办建函〔2022〕8号文要求,强化对基桩检测的监督抽查,对以不合理价格承接检测业务的检测机构实施差异化重点监管。

      九、加大检查执法力度。各级住建主管部门要强化监管检查执法,对桩基工程勘察、设计、图审、施工、监理、检测、验收等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要通过约谈、通报、记分、处罚等方式,加大惩处力度,曝光一批、查处一批,在行业形成有力震慑。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2年4月6日

  • 让环境有爱『无碍』 [ 2022-04-07 ]

    让环境有爱『无碍』

    ——《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解读

    选择字体:[--] 新闻来源:中国建设报 发布时间:2022-04-06 13:59:50 

      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为抓手,指导各地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法规和标准。今年4月1日起,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开始实施,对各地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市政和建筑工程无障碍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提出强制性要求。《规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突破?如何推进《规范》实施?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相关司局负责人进行了详细解答。

      据介绍,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其他有关部门加快构建完善以《规范》为核心、有关推荐性标准和团体标准相配套的新型无障碍设施建设技术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更加注重以人民为中心,关注残障人士的切身感受和需求,从无障碍设施、环境建设等方面明确相关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说。

      为适应国际通行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运行规则,按照新时期标准化改革的要求,新型无障碍设施建设技术标准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其中《规范》作为顶层全文强制性国家工程规范,是技术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与市政工程中无障碍设施建设、运行和维护全过程中各专业通用的技术,提出了控制性底线要求,具有强制约束力。

      《规范》突出宜居、人文城市的建设,在内容架构、设施构成等方面与国际发达国家接轨,技术指标设置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一致,并且从多个方面做出了创新和提升。对此,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焦舰表示,《规范》首次在国家标准中将无障碍设施进行分类,分为通行设施、服务设施(包含卫生设施)、信息交流设施三类,并对每类中的每个设施分别做出了规定。

      她举例介绍称,针对通行设施,《规范》规定了无障碍通道、轮椅坡道、无障碍出入口、门、无障碍电梯和升降平台、楼梯和台阶、扶手、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和上/落客区、缘石坡道、盲道的要求;针对服务设施,规定了公共卫生间(厕所)、无障碍厕所、公共浴室、更衣室、无障碍客房、无障碍住房和居室、轮椅席位、低位服务设施的要求;针对信息交流设施,规定了标识和信息辅助服务设施的要求。在施工方面,提出了工程竣工验收时对无障碍设施的系统性进行检查验收的要求;在运行维护方面,规定无障碍设施应明确维护责任人,并定期进行检查,确保安全性、功能性和系统性要求。

      《规范》对无障碍设施的舒适性、安全性进行了提升。“轮椅坡道坡度、无障碍厕位尺寸、轮椅席位尺寸等指标参考国际标准,设置也将更加舒适。”焦舰说,对于轮椅坡道的要求,《规范》取消了2021版《无障碍设计规范》的1:8的最小坡度,将允许的最陡坡度提升至1:10,同时设置了限定条件,只有150mm小高差才能使用,通行净宽从1.00米提高到了1.20米,原本1.80米×1.00米的无障碍厕位加大至1.80米×1.50米,轮椅席位也由1.10米×0.80米改变至1.30米×0.80米。

      除此之外,《规范》首次增加了信息无障碍要求,对无障碍标识、网络通信设备、过街音响提示装置等做出了规定;首次规定了门不应设门槛和挡块,门口有高差时应以坡度不大于1:10的斜面过渡,缘石坡道的坡口与车行道之间应无高差,解决了近年群众反映较多的门槛、坡口高差引发安全事故的问题。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全体社会成员出行和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保障,与适老化改造之间有很多交集。“十四五”规划将“提升社区无障碍建设水平”作为重大工程项目推进。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再开工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支持加装电梯等设施,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中国残联等部门积极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等重点工作统筹推进、一体落实,不断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力度,取得了积极成效。“2019年~2021年,全国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1.5万个,惠及居民2000多万户,在各地改造过程中,加装电梯5.1万部,增设养老、助餐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3万多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说。

      据了解,《规范》中的有关要求也适用于适老化改造。除此之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年来发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城市社区居家适老化改造标准》《既有建筑适老化改造技术规程》等多项标准内容为适老化改造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组织编写的家庭无障碍建设、居家适老化改造方面的典型案例集和实施指南等书籍,为家庭无障碍建设、居家适老化改造提供了参考。

      下一步,将如何推进《规范》的实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将面向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开展不同层级、多种形式的专题培训,建立住房和城乡建设、残联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协同配合的“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在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工程建设监管工作中纳入《规范》的实施监督,针对城市体检、文明城市评估验收、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施工图审查、工程验收等工作明确提出《规范》实施方面的要求。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维权部副主任张东旺表示,将加快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工作机制,配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贯彻实施《规范》,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无障碍建设水平,为110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加快建设形成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信息通畅、体验舒适的无障碍环境。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2.04.04 记者 刘苏

    让环境有爱『无碍』

    ——《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解读

    选择字体:[--] 新闻来源:中国建设报 发布时间:2022-04-06 13:59:50 

      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为抓手,指导各地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法规和标准。今年4月1日起,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开始实施,对各地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市政和建筑工程无障碍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提出强制性要求。《规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突破?如何推进《规范》实施?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相关司局负责人进行了详细解答。

      据介绍,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其他有关部门加快构建完善以《规范》为核心、有关推荐性标准和团体标准相配套的新型无障碍设施建设技术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更加注重以人民为中心,关注残障人士的切身感受和需求,从无障碍设施、环境建设等方面明确相关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说。

      为适应国际通行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运行规则,按照新时期标准化改革的要求,新型无障碍设施建设技术标准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其中《规范》作为顶层全文强制性国家工程规范,是技术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与市政工程中无障碍设施建设、运行和维护全过程中各专业通用的技术,提出了控制性底线要求,具有强制约束力。

      《规范》突出宜居、人文城市的建设,在内容架构、设施构成等方面与国际发达国家接轨,技术指标设置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一致,并且从多个方面做出了创新和提升。对此,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焦舰表示,《规范》首次在国家标准中将无障碍设施进行分类,分为通行设施、服务设施(包含卫生设施)、信息交流设施三类,并对每类中的每个设施分别做出了规定。

      她举例介绍称,针对通行设施,《规范》规定了无障碍通道、轮椅坡道、无障碍出入口、门、无障碍电梯和升降平台、楼梯和台阶、扶手、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和上/落客区、缘石坡道、盲道的要求;针对服务设施,规定了公共卫生间(厕所)、无障碍厕所、公共浴室、更衣室、无障碍客房、无障碍住房和居室、轮椅席位、低位服务设施的要求;针对信息交流设施,规定了标识和信息辅助服务设施的要求。在施工方面,提出了工程竣工验收时对无障碍设施的系统性进行检查验收的要求;在运行维护方面,规定无障碍设施应明确维护责任人,并定期进行检查,确保安全性、功能性和系统性要求。

      《规范》对无障碍设施的舒适性、安全性进行了提升。“轮椅坡道坡度、无障碍厕位尺寸、轮椅席位尺寸等指标参考国际标准,设置也将更加舒适。”焦舰说,对于轮椅坡道的要求,《规范》取消了2021版《无障碍设计规范》的1:8的最小坡度,将允许的最陡坡度提升至1:10,同时设置了限定条件,只有150mm小高差才能使用,通行净宽从1.00米提高到了1.20米,原本1.80米×1.00米的无障碍厕位加大至1.80米×1.50米,轮椅席位也由1.10米×0.80米改变至1.30米×0.80米。

      除此之外,《规范》首次增加了信息无障碍要求,对无障碍标识、网络通信设备、过街音响提示装置等做出了规定;首次规定了门不应设门槛和挡块,门口有高差时应以坡度不大于1:10的斜面过渡,缘石坡道的坡口与车行道之间应无高差,解决了近年群众反映较多的门槛、坡口高差引发安全事故的问题。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全体社会成员出行和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保障,与适老化改造之间有很多交集。“十四五”规划将“提升社区无障碍建设水平”作为重大工程项目推进。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再开工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支持加装电梯等设施,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中国残联等部门积极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等重点工作统筹推进、一体落实,不断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力度,取得了积极成效。“2019年~2021年,全国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1.5万个,惠及居民2000多万户,在各地改造过程中,加装电梯5.1万部,增设养老、助餐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3万多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说。

      据了解,《规范》中的有关要求也适用于适老化改造。除此之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年来发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城市社区居家适老化改造标准》《既有建筑适老化改造技术规程》等多项标准内容为适老化改造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组织编写的家庭无障碍建设、居家适老化改造方面的典型案例集和实施指南等书籍,为家庭无障碍建设、居家适老化改造提供了参考。

      下一步,将如何推进《规范》的实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将面向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开展不同层级、多种形式的专题培训,建立住房和城乡建设、残联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协同配合的“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在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工程建设监管工作中纳入《规范》的实施监督,针对城市体检、文明城市评估验收、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施工图审查、工程验收等工作明确提出《规范》实施方面的要求。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维权部副主任张东旺表示,将加快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工作机制,配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贯彻实施《规范》,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无障碍建设水平,为110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加快建设形成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信息通畅、体验舒适的无障碍环境。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2.04.04 记者 刘苏

    让环境有爱『无碍』

    ——《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解读

    选择字体:[--] 新闻来源:中国建设报 发布时间:2022-04-06 13:59:50 

      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为抓手,指导各地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法规和标准。今年4月1日起,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开始实施,对各地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市政和建筑工程无障碍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提出强制性要求。《规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突破?如何推进《规范》实施?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相关司局负责人进行了详细解答。

      据介绍,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其他有关部门加快构建完善以《规范》为核心、有关推荐性标准和团体标准相配套的新型无障碍设施建设技术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更加注重以人民为中心,关注残障人士的切身感受和需求,从无障碍设施、环境建设等方面明确相关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说。

      为适应国际通行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运行规则,按照新时期标准化改革的要求,新型无障碍设施建设技术标准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其中《规范》作为顶层全文强制性国家工程规范,是技术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与市政工程中无障碍设施建设、运行和维护全过程中各专业通用的技术,提出了控制性底线要求,具有强制约束力。

      《规范》突出宜居、人文城市的建设,在内容架构、设施构成等方面与国际发达国家接轨,技术指标设置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一致,并且从多个方面做出了创新和提升。对此,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焦舰表示,《规范》首次在国家标准中将无障碍设施进行分类,分为通行设施、服务设施(包含卫生设施)、信息交流设施三类,并对每类中的每个设施分别做出了规定。

      她举例介绍称,针对通行设施,《规范》规定了无障碍通道、轮椅坡道、无障碍出入口、门、无障碍电梯和升降平台、楼梯和台阶、扶手、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和上/落客区、缘石坡道、盲道的要求;针对服务设施,规定了公共卫生间(厕所)、无障碍厕所、公共浴室、更衣室、无障碍客房、无障碍住房和居室、轮椅席位、低位服务设施的要求;针对信息交流设施,规定了标识和信息辅助服务设施的要求。在施工方面,提出了工程竣工验收时对无障碍设施的系统性进行检查验收的要求;在运行维护方面,规定无障碍设施应明确维护责任人,并定期进行检查,确保安全性、功能性和系统性要求。

      《规范》对无障碍设施的舒适性、安全性进行了提升。“轮椅坡道坡度、无障碍厕位尺寸、轮椅席位尺寸等指标参考国际标准,设置也将更加舒适。”焦舰说,对于轮椅坡道的要求,《规范》取消了2021版《无障碍设计规范》的1:8的最小坡度,将允许的最陡坡度提升至1:10,同时设置了限定条件,只有150mm小高差才能使用,通行净宽从1.00米提高到了1.20米,原本1.80米×1.00米的无障碍厕位加大至1.80米×1.50米,轮椅席位也由1.10米×0.80米改变至1.30米×0.80米。

      除此之外,《规范》首次增加了信息无障碍要求,对无障碍标识、网络通信设备、过街音响提示装置等做出了规定;首次规定了门不应设门槛和挡块,门口有高差时应以坡度不大于1:10的斜面过渡,缘石坡道的坡口与车行道之间应无高差,解决了近年群众反映较多的门槛、坡口高差引发安全事故的问题。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全体社会成员出行和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保障,与适老化改造之间有很多交集。“十四五”规划将“提升社区无障碍建设水平”作为重大工程项目推进。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再开工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支持加装电梯等设施,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中国残联等部门积极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等重点工作统筹推进、一体落实,不断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力度,取得了积极成效。“2019年~2021年,全国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1.5万个,惠及居民2000多万户,在各地改造过程中,加装电梯5.1万部,增设养老、助餐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3万多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说。

      据了解,《规范》中的有关要求也适用于适老化改造。除此之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年来发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城市社区居家适老化改造标准》《既有建筑适老化改造技术规程》等多项标准内容为适老化改造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组织编写的家庭无障碍建设、居家适老化改造方面的典型案例集和实施指南等书籍,为家庭无障碍建设、居家适老化改造提供了参考。

      下一步,将如何推进《规范》的实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将面向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开展不同层级、多种形式的专题培训,建立住房和城乡建设、残联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协同配合的“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在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工程建设监管工作中纳入《规范》的实施监督,针对城市体检、文明城市评估验收、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施工图审查、工程验收等工作明确提出《规范》实施方面的要求。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维权部副主任张东旺表示,将加快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工作机制,配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贯彻实施《规范》,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无障碍建设水平,为110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加快建设形成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信息通畅、体验舒适的无障碍环境。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2.04.04 记者 刘苏

  • 强化设计引领,推进全过程标准化理念 [ 2022-04-07 ]

    强化设计引领,推进全过程标准化理念

    ——《装配式住宅设计选型标准》解读

    选择字体:[--] 新闻来源:中国建设报 发布时间:2022-04-01 15:23:45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决策部署,将标准化理念贯穿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设计、生产、施工、装修、运营维护全过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着力打造“1+3”标准化设计和生产体系,即编制1项行业标准《装配式住宅设计选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3项主要构件和部品部件尺寸指南(《钢结构住宅主要构件尺寸指南》《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主要构件尺寸指南》《住宅装配化装修主要部品部件尺寸指南》)。《标准》于2022年4月1日正式实施。

      《标准》为国内首部装配式住宅部品部件标准化设计选型标准,主要从正向的系统集成设计角度出发,解决标准化部品部件与前端设计衔接的相关问题,通过阐述如何通过标准化的部品部件进行结构、外围护、内装、设备与管线四大系统的集成设计,有效将建筑设计与部品部件选用结合。《标准》主要起草人、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郁银泉对《标准》内容进行了解读。

      问:为什么要制定《标准》?

      答:自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71号文《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装配式住宅在我国得到了大量应用,相关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但目前很多设计院仍然先按传统思路进行设计,然后再将其拆分为预制构件,缺乏对标准化设计、系统集成等装配式建筑设计理念的应用,实际工程存在大量非标准尺寸部品部件及接口,生产、施工效率受到了极大影响,标准化问题已经成为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阻碍,亟须在设计理念层面对设计人员进行引导。《标准》的制定,旨在引领设计单位实施标准化正向设计,重点解决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与标准化构件和部品部件应用之间的衔接问题,为设计人员提供强有力技术指导,推广“少规格、多组合”的设计方法。同时,与3项主要构件和部品部件尺寸指南共同构建“1+3”标准化设计和生产体系,将全面打通装配式住宅设计、生产和工程施工环节,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通过明确通用部品部件的具体尺寸,逐步将定制化、小规模的生产方式向标准化、社会化转变,全面提升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设计和施工效率,推动装配式住宅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迈进。

      问:什么是设计选型?

      答:设计选型,就是以装配式为代表的新型建造体系为基础,对技术体系、部品部件及其接口等进行比较、选择、优化、确定的设计方法,主要包含在四大系统层级进行设计选型、在部品部件层级进行设计选型和基于生产、施工等各个建造环节相关因素进行迭代优化三个层级。在四大系统层级主要选择技术体系和相应技术、完成集成设计,在部品部件层级主要选择部品部件及其接口。设计选型应由建筑专业牵头协同结构、机电、内装等相关专业,以整体项目为对象,综合考虑内外制约因素,通过技术体系和部品部件的选型,由浅入深、逐步完成装配式住宅的设计工作。

      问:《标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标准》共分为8章。其中,“总则”和“术语”规定了《标准》的编制目的、总体原则、适用范围和相关术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定”对设计选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设计选型的主要内容、部品部件及其接口的设计进行了深入规定;“建筑设计”给出了建筑设计的总体原则,提出模块及模块组合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平立面标准化和多样化设计的协调方法;“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和“内装修系统”从装配式建筑四大系统的角度分别结合其特征明确了体系、性能指标或部品部件的具体选型原则。

      问:建筑专业在设计选型时应注意哪些设计要点?

      答:作为龙头专业,建筑师首先应在整个住宅设计选型中充分发挥设计引领作用,从技术策划阶段开始,切实统筹各专业实现设计选型。建筑设计应采用模块和模块组合的设计方法,遵循模数及模数协调的基本原则,从前端有效协调建筑设计和部品部件的标准化。同时,平面设计应采用大空间的布置方式,立面设计应在标准化的基础上通过立面材质或色彩等实现多样化。对于卫生间、厨房、公共管道井等设备管线和部品集中的区域,应优先确定这些功能空间的尺寸。

      问:结构系统设计选型要点是什么?

      答:对于装配式住宅的结构系统而言,安全可靠、施工便捷、生产标准化程度高是其设计选型的核心目标。合理的结构系统选型,可以有效提高结构构件标准化程度,无论是构件预制生产还是现场施工安装,均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在技术策划阶段,就应该综合考虑地震烈度、设计高度、气候条件、加工单位的生产能力和施工单位的施工能力等因素选定适宜的结构技术体系。同时,结构专业应结合通用部件的选型,配合建筑专业进行建筑方案设计,优先选用标准化通用部件并考虑部件之间的接口和尺寸协调。

      问:《标准》主要适用于何种结构类型?其设计选型分别有什么要点?

      答: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是我国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装配式建筑,《标准》主要适用于上述两种结构类型。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选取结构体系和钢筋连接技术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以保证装配式建筑质量,缩短装配式建筑周期,降低装配式建筑造价。在进行预制混凝土构件设计选型时,构件尺寸在生产、运输、吊装能力范围内宜大型化,在满足构造要求的前提下宜优选大直径、高强钢筋,楼板宜采用预应力技术,预制混凝土楼梯应采用通用部件。

      钢结构体系的设计选型,主要以住宅高度为参考依据,如低、多层住宅主要为钢框架结构体系、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等,高层住宅可选用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体系、钢框架—偏心支撑/屈曲约束支撑/延性墙板结构体系、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等。在钢构件设计选型层面,推荐选用性能优异的轧制型材,楼盖宜采用免拆模体系。

      问:如何进行外围护系统的设计选型?

      答:外围护系统设计应根据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条件及当地相关节能等政策要求确定其性能目标,作为外围护部品选型的依据。《标准》中的外墙围护主要针对墙身部分,分为基层墙、功能层和装饰层三部分,可选用一体化产品方案或分离式装配方案,不建议采用预制墙板结合外保温薄抹灰、现场抹灰以及现场贴瓷砖等做法。同时,外墙围护的设计选型应结合外门窗、外挑阳台、空调板等各类部品部件的布置以及各类材质、纹理的效果,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立面效果。

      问: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修系统的设计选型要点是什么?

      答:装配式住宅机电部品和内装修部品需要分别与其他三大系统全面配合,并尽量与主体结构相分离。在部品设计选型时,需要明确关键设计安装参数及相关要求,优先选用质量稳定、品质高、耐用性强、健康环保、安装便捷、易更换和易维护的通用部品。机电部品应在方案设计的基础上进行选型,同时提出机电部品的空间使用要求,并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需重点解决接口问题;内装修宜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进行部品选型,所选部品应配套完善的系统解决方案。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2.04.01 边际

    强化设计引领,推进全过程标准化理念

    ——《装配式住宅设计选型标准》解读

    选择字体:[--] 新闻来源:中国建设报 发布时间:2022-04-01 15:23:45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决策部署,将标准化理念贯穿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设计、生产、施工、装修、运营维护全过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着力打造“1+3”标准化设计和生产体系,即编制1项行业标准《装配式住宅设计选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3项主要构件和部品部件尺寸指南(《钢结构住宅主要构件尺寸指南》《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主要构件尺寸指南》《住宅装配化装修主要部品部件尺寸指南》)。《标准》于2022年4月1日正式实施。

      《标准》为国内首部装配式住宅部品部件标准化设计选型标准,主要从正向的系统集成设计角度出发,解决标准化部品部件与前端设计衔接的相关问题,通过阐述如何通过标准化的部品部件进行结构、外围护、内装、设备与管线四大系统的集成设计,有效将建筑设计与部品部件选用结合。《标准》主要起草人、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郁银泉对《标准》内容进行了解读。

      问:为什么要制定《标准》?

      答:自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71号文《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装配式住宅在我国得到了大量应用,相关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但目前很多设计院仍然先按传统思路进行设计,然后再将其拆分为预制构件,缺乏对标准化设计、系统集成等装配式建筑设计理念的应用,实际工程存在大量非标准尺寸部品部件及接口,生产、施工效率受到了极大影响,标准化问题已经成为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阻碍,亟须在设计理念层面对设计人员进行引导。《标准》的制定,旨在引领设计单位实施标准化正向设计,重点解决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与标准化构件和部品部件应用之间的衔接问题,为设计人员提供强有力技术指导,推广“少规格、多组合”的设计方法。同时,与3项主要构件和部品部件尺寸指南共同构建“1+3”标准化设计和生产体系,将全面打通装配式住宅设计、生产和工程施工环节,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通过明确通用部品部件的具体尺寸,逐步将定制化、小规模的生产方式向标准化、社会化转变,全面提升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设计和施工效率,推动装配式住宅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迈进。

      问:什么是设计选型?

      答:设计选型,就是以装配式为代表的新型建造体系为基础,对技术体系、部品部件及其接口等进行比较、选择、优化、确定的设计方法,主要包含在四大系统层级进行设计选型、在部品部件层级进行设计选型和基于生产、施工等各个建造环节相关因素进行迭代优化三个层级。在四大系统层级主要选择技术体系和相应技术、完成集成设计,在部品部件层级主要选择部品部件及其接口。设计选型应由建筑专业牵头协同结构、机电、内装等相关专业,以整体项目为对象,综合考虑内外制约因素,通过技术体系和部品部件的选型,由浅入深、逐步完成装配式住宅的设计工作。

      问:《标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标准》共分为8章。其中,“总则”和“术语”规定了《标准》的编制目的、总体原则、适用范围和相关术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定”对设计选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设计选型的主要内容、部品部件及其接口的设计进行了深入规定;“建筑设计”给出了建筑设计的总体原则,提出模块及模块组合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平立面标准化和多样化设计的协调方法;“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和“内装修系统”从装配式建筑四大系统的角度分别结合其特征明确了体系、性能指标或部品部件的具体选型原则。

      问:建筑专业在设计选型时应注意哪些设计要点?

      答:作为龙头专业,建筑师首先应在整个住宅设计选型中充分发挥设计引领作用,从技术策划阶段开始,切实统筹各专业实现设计选型。建筑设计应采用模块和模块组合的设计方法,遵循模数及模数协调的基本原则,从前端有效协调建筑设计和部品部件的标准化。同时,平面设计应采用大空间的布置方式,立面设计应在标准化的基础上通过立面材质或色彩等实现多样化。对于卫生间、厨房、公共管道井等设备管线和部品集中的区域,应优先确定这些功能空间的尺寸。

      问:结构系统设计选型要点是什么?

      答:对于装配式住宅的结构系统而言,安全可靠、施工便捷、生产标准化程度高是其设计选型的核心目标。合理的结构系统选型,可以有效提高结构构件标准化程度,无论是构件预制生产还是现场施工安装,均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在技术策划阶段,就应该综合考虑地震烈度、设计高度、气候条件、加工单位的生产能力和施工单位的施工能力等因素选定适宜的结构技术体系。同时,结构专业应结合通用部件的选型,配合建筑专业进行建筑方案设计,优先选用标准化通用部件并考虑部件之间的接口和尺寸协调。

      问:《标准》主要适用于何种结构类型?其设计选型分别有什么要点?

      答: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是我国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装配式建筑,《标准》主要适用于上述两种结构类型。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选取结构体系和钢筋连接技术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以保证装配式建筑质量,缩短装配式建筑周期,降低装配式建筑造价。在进行预制混凝土构件设计选型时,构件尺寸在生产、运输、吊装能力范围内宜大型化,在满足构造要求的前提下宜优选大直径、高强钢筋,楼板宜采用预应力技术,预制混凝土楼梯应采用通用部件。

      钢结构体系的设计选型,主要以住宅高度为参考依据,如低、多层住宅主要为钢框架结构体系、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等,高层住宅可选用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体系、钢框架—偏心支撑/屈曲约束支撑/延性墙板结构体系、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等。在钢构件设计选型层面,推荐选用性能优异的轧制型材,楼盖宜采用免拆模体系。

      问:如何进行外围护系统的设计选型?

      答:外围护系统设计应根据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条件及当地相关节能等政策要求确定其性能目标,作为外围护部品选型的依据。《标准》中的外墙围护主要针对墙身部分,分为基层墙、功能层和装饰层三部分,可选用一体化产品方案或分离式装配方案,不建议采用预制墙板结合外保温薄抹灰、现场抹灰以及现场贴瓷砖等做法。同时,外墙围护的设计选型应结合外门窗、外挑阳台、空调板等各类部品部件的布置以及各类材质、纹理的效果,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立面效果。

      问: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修系统的设计选型要点是什么?

      答:装配式住宅机电部品和内装修部品需要分别与其他三大系统全面配合,并尽量与主体结构相分离。在部品设计选型时,需要明确关键设计安装参数及相关要求,优先选用质量稳定、品质高、耐用性强、健康环保、安装便捷、易更换和易维护的通用部品。机电部品应在方案设计的基础上进行选型,同时提出机电部品的空间使用要求,并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需重点解决接口问题;内装修宜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进行部品选型,所选部品应配套完善的系统解决方案。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2.04.01 边际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章 [ 2022-04-06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章
  • 关于发布《福建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消防设计技术审查导则》的通知 [ 2022-04-06 ]

    关于发布《福建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消防设计技术审查导则》的通知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装配式住宅设计选型标准》的公告 [ 2022-04-06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装配式住宅设计选型标准》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