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快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快讯
行业新闻
  • 强化设计引领,推进全过程标准化理念 [ 2022-04-07 ]

    强化设计引领,推进全过程标准化理念

    ——《装配式住宅设计选型标准》解读

    选择字体:[--] 新闻来源:中国建设报 发布时间:2022-04-01 15:23:45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决策部署,将标准化理念贯穿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设计、生产、施工、装修、运营维护全过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着力打造“1+3”标准化设计和生产体系,即编制1项行业标准《装配式住宅设计选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3项主要构件和部品部件尺寸指南(《钢结构住宅主要构件尺寸指南》《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主要构件尺寸指南》《住宅装配化装修主要部品部件尺寸指南》)。《标准》于2022年4月1日正式实施。

      《标准》为国内首部装配式住宅部品部件标准化设计选型标准,主要从正向的系统集成设计角度出发,解决标准化部品部件与前端设计衔接的相关问题,通过阐述如何通过标准化的部品部件进行结构、外围护、内装、设备与管线四大系统的集成设计,有效将建筑设计与部品部件选用结合。《标准》主要起草人、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郁银泉对《标准》内容进行了解读。

      问:为什么要制定《标准》?

      答:自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71号文《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装配式住宅在我国得到了大量应用,相关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但目前很多设计院仍然先按传统思路进行设计,然后再将其拆分为预制构件,缺乏对标准化设计、系统集成等装配式建筑设计理念的应用,实际工程存在大量非标准尺寸部品部件及接口,生产、施工效率受到了极大影响,标准化问题已经成为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阻碍,亟须在设计理念层面对设计人员进行引导。《标准》的制定,旨在引领设计单位实施标准化正向设计,重点解决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与标准化构件和部品部件应用之间的衔接问题,为设计人员提供强有力技术指导,推广“少规格、多组合”的设计方法。同时,与3项主要构件和部品部件尺寸指南共同构建“1+3”标准化设计和生产体系,将全面打通装配式住宅设计、生产和工程施工环节,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通过明确通用部品部件的具体尺寸,逐步将定制化、小规模的生产方式向标准化、社会化转变,全面提升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设计和施工效率,推动装配式住宅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迈进。

      问:什么是设计选型?

      答:设计选型,就是以装配式为代表的新型建造体系为基础,对技术体系、部品部件及其接口等进行比较、选择、优化、确定的设计方法,主要包含在四大系统层级进行设计选型、在部品部件层级进行设计选型和基于生产、施工等各个建造环节相关因素进行迭代优化三个层级。在四大系统层级主要选择技术体系和相应技术、完成集成设计,在部品部件层级主要选择部品部件及其接口。设计选型应由建筑专业牵头协同结构、机电、内装等相关专业,以整体项目为对象,综合考虑内外制约因素,通过技术体系和部品部件的选型,由浅入深、逐步完成装配式住宅的设计工作。

      问:《标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标准》共分为8章。其中,“总则”和“术语”规定了《标准》的编制目的、总体原则、适用范围和相关术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定”对设计选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设计选型的主要内容、部品部件及其接口的设计进行了深入规定;“建筑设计”给出了建筑设计的总体原则,提出模块及模块组合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平立面标准化和多样化设计的协调方法;“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和“内装修系统”从装配式建筑四大系统的角度分别结合其特征明确了体系、性能指标或部品部件的具体选型原则。

      问:建筑专业在设计选型时应注意哪些设计要点?

      答:作为龙头专业,建筑师首先应在整个住宅设计选型中充分发挥设计引领作用,从技术策划阶段开始,切实统筹各专业实现设计选型。建筑设计应采用模块和模块组合的设计方法,遵循模数及模数协调的基本原则,从前端有效协调建筑设计和部品部件的标准化。同时,平面设计应采用大空间的布置方式,立面设计应在标准化的基础上通过立面材质或色彩等实现多样化。对于卫生间、厨房、公共管道井等设备管线和部品集中的区域,应优先确定这些功能空间的尺寸。

      问:结构系统设计选型要点是什么?

      答:对于装配式住宅的结构系统而言,安全可靠、施工便捷、生产标准化程度高是其设计选型的核心目标。合理的结构系统选型,可以有效提高结构构件标准化程度,无论是构件预制生产还是现场施工安装,均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在技术策划阶段,就应该综合考虑地震烈度、设计高度、气候条件、加工单位的生产能力和施工单位的施工能力等因素选定适宜的结构技术体系。同时,结构专业应结合通用部件的选型,配合建筑专业进行建筑方案设计,优先选用标准化通用部件并考虑部件之间的接口和尺寸协调。

      问:《标准》主要适用于何种结构类型?其设计选型分别有什么要点?

      答: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是我国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装配式建筑,《标准》主要适用于上述两种结构类型。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选取结构体系和钢筋连接技术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以保证装配式建筑质量,缩短装配式建筑周期,降低装配式建筑造价。在进行预制混凝土构件设计选型时,构件尺寸在生产、运输、吊装能力范围内宜大型化,在满足构造要求的前提下宜优选大直径、高强钢筋,楼板宜采用预应力技术,预制混凝土楼梯应采用通用部件。

      钢结构体系的设计选型,主要以住宅高度为参考依据,如低、多层住宅主要为钢框架结构体系、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等,高层住宅可选用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体系、钢框架—偏心支撑/屈曲约束支撑/延性墙板结构体系、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等。在钢构件设计选型层面,推荐选用性能优异的轧制型材,楼盖宜采用免拆模体系。

      问:如何进行外围护系统的设计选型?

      答:外围护系统设计应根据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条件及当地相关节能等政策要求确定其性能目标,作为外围护部品选型的依据。《标准》中的外墙围护主要针对墙身部分,分为基层墙、功能层和装饰层三部分,可选用一体化产品方案或分离式装配方案,不建议采用预制墙板结合外保温薄抹灰、现场抹灰以及现场贴瓷砖等做法。同时,外墙围护的设计选型应结合外门窗、外挑阳台、空调板等各类部品部件的布置以及各类材质、纹理的效果,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立面效果。

      问: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修系统的设计选型要点是什么?

      答:装配式住宅机电部品和内装修部品需要分别与其他三大系统全面配合,并尽量与主体结构相分离。在部品设计选型时,需要明确关键设计安装参数及相关要求,优先选用质量稳定、品质高、耐用性强、健康环保、安装便捷、易更换和易维护的通用部品。机电部品应在方案设计的基础上进行选型,同时提出机电部品的空间使用要求,并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需重点解决接口问题;内装修宜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进行部品选型,所选部品应配套完善的系统解决方案。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2.04.01 边际

    强化设计引领,推进全过程标准化理念

    ——《装配式住宅设计选型标准》解读

    选择字体:[--] 新闻来源:中国建设报 发布时间:2022-04-01 15:23:45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决策部署,将标准化理念贯穿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设计、生产、施工、装修、运营维护全过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着力打造“1+3”标准化设计和生产体系,即编制1项行业标准《装配式住宅设计选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3项主要构件和部品部件尺寸指南(《钢结构住宅主要构件尺寸指南》《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主要构件尺寸指南》《住宅装配化装修主要部品部件尺寸指南》)。《标准》于2022年4月1日正式实施。

      《标准》为国内首部装配式住宅部品部件标准化设计选型标准,主要从正向的系统集成设计角度出发,解决标准化部品部件与前端设计衔接的相关问题,通过阐述如何通过标准化的部品部件进行结构、外围护、内装、设备与管线四大系统的集成设计,有效将建筑设计与部品部件选用结合。《标准》主要起草人、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郁银泉对《标准》内容进行了解读。

      问:为什么要制定《标准》?

      答:自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71号文《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装配式住宅在我国得到了大量应用,相关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但目前很多设计院仍然先按传统思路进行设计,然后再将其拆分为预制构件,缺乏对标准化设计、系统集成等装配式建筑设计理念的应用,实际工程存在大量非标准尺寸部品部件及接口,生产、施工效率受到了极大影响,标准化问题已经成为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阻碍,亟须在设计理念层面对设计人员进行引导。《标准》的制定,旨在引领设计单位实施标准化正向设计,重点解决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与标准化构件和部品部件应用之间的衔接问题,为设计人员提供强有力技术指导,推广“少规格、多组合”的设计方法。同时,与3项主要构件和部品部件尺寸指南共同构建“1+3”标准化设计和生产体系,将全面打通装配式住宅设计、生产和工程施工环节,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通过明确通用部品部件的具体尺寸,逐步将定制化、小规模的生产方式向标准化、社会化转变,全面提升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设计和施工效率,推动装配式住宅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迈进。

      问:什么是设计选型?

      答:设计选型,就是以装配式为代表的新型建造体系为基础,对技术体系、部品部件及其接口等进行比较、选择、优化、确定的设计方法,主要包含在四大系统层级进行设计选型、在部品部件层级进行设计选型和基于生产、施工等各个建造环节相关因素进行迭代优化三个层级。在四大系统层级主要选择技术体系和相应技术、完成集成设计,在部品部件层级主要选择部品部件及其接口。设计选型应由建筑专业牵头协同结构、机电、内装等相关专业,以整体项目为对象,综合考虑内外制约因素,通过技术体系和部品部件的选型,由浅入深、逐步完成装配式住宅的设计工作。

      问:《标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标准》共分为8章。其中,“总则”和“术语”规定了《标准》的编制目的、总体原则、适用范围和相关术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定”对设计选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设计选型的主要内容、部品部件及其接口的设计进行了深入规定;“建筑设计”给出了建筑设计的总体原则,提出模块及模块组合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平立面标准化和多样化设计的协调方法;“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和“内装修系统”从装配式建筑四大系统的角度分别结合其特征明确了体系、性能指标或部品部件的具体选型原则。

      问:建筑专业在设计选型时应注意哪些设计要点?

      答:作为龙头专业,建筑师首先应在整个住宅设计选型中充分发挥设计引领作用,从技术策划阶段开始,切实统筹各专业实现设计选型。建筑设计应采用模块和模块组合的设计方法,遵循模数及模数协调的基本原则,从前端有效协调建筑设计和部品部件的标准化。同时,平面设计应采用大空间的布置方式,立面设计应在标准化的基础上通过立面材质或色彩等实现多样化。对于卫生间、厨房、公共管道井等设备管线和部品集中的区域,应优先确定这些功能空间的尺寸。

      问:结构系统设计选型要点是什么?

      答:对于装配式住宅的结构系统而言,安全可靠、施工便捷、生产标准化程度高是其设计选型的核心目标。合理的结构系统选型,可以有效提高结构构件标准化程度,无论是构件预制生产还是现场施工安装,均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在技术策划阶段,就应该综合考虑地震烈度、设计高度、气候条件、加工单位的生产能力和施工单位的施工能力等因素选定适宜的结构技术体系。同时,结构专业应结合通用部件的选型,配合建筑专业进行建筑方案设计,优先选用标准化通用部件并考虑部件之间的接口和尺寸协调。

      问:《标准》主要适用于何种结构类型?其设计选型分别有什么要点?

      答: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是我国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装配式建筑,《标准》主要适用于上述两种结构类型。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选取结构体系和钢筋连接技术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以保证装配式建筑质量,缩短装配式建筑周期,降低装配式建筑造价。在进行预制混凝土构件设计选型时,构件尺寸在生产、运输、吊装能力范围内宜大型化,在满足构造要求的前提下宜优选大直径、高强钢筋,楼板宜采用预应力技术,预制混凝土楼梯应采用通用部件。

      钢结构体系的设计选型,主要以住宅高度为参考依据,如低、多层住宅主要为钢框架结构体系、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等,高层住宅可选用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体系、钢框架—偏心支撑/屈曲约束支撑/延性墙板结构体系、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等。在钢构件设计选型层面,推荐选用性能优异的轧制型材,楼盖宜采用免拆模体系。

      问:如何进行外围护系统的设计选型?

      答:外围护系统设计应根据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条件及当地相关节能等政策要求确定其性能目标,作为外围护部品选型的依据。《标准》中的外墙围护主要针对墙身部分,分为基层墙、功能层和装饰层三部分,可选用一体化产品方案或分离式装配方案,不建议采用预制墙板结合外保温薄抹灰、现场抹灰以及现场贴瓷砖等做法。同时,外墙围护的设计选型应结合外门窗、外挑阳台、空调板等各类部品部件的布置以及各类材质、纹理的效果,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立面效果。

      问: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修系统的设计选型要点是什么?

      答:装配式住宅机电部品和内装修部品需要分别与其他三大系统全面配合,并尽量与主体结构相分离。在部品设计选型时,需要明确关键设计安装参数及相关要求,优先选用质量稳定、品质高、耐用性强、健康环保、安装便捷、易更换和易维护的通用部品。机电部品应在方案设计的基础上进行选型,同时提出机电部品的空间使用要求,并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需重点解决接口问题;内装修宜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进行部品选型,所选部品应配套完善的系统解决方案。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2.04.01 边际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章 [ 2022-04-06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章
  • 关于发布《福建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消防设计技术审查导则》的通知 [ 2022-04-06 ]

    关于发布《福建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消防设计技术审查导则》的通知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装配式住宅设计选型标准》的公告 [ 2022-04-06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装配式住宅设计选型标准》的公告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 保障性住房质量常见问题防治的通知 [ 2022-02-22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加强
    保障性住房质量常见问题防治的通知

    选择字体:[--] 发布时间:2022-02-22 08:41:55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为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现就加强保障性住房质量常见问题防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对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重要性的认识

      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对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工程质量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的核心,关系到住房保障政策有效落实,是新发展阶段实现居住条件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重要体现。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提升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的重要意义,切实解决质量常见问题,让住房困难群众“住得进”“住得好”。

      二、制定便于监督检查工程质量的技术要点

      各地要结合实际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在执行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基础上,参照以下内容明确本地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的底线要求,制定便于监督检查的技术要点。

      (一)室外迎水面防水。伸出屋面管井管道、雨水管以及女儿墙等泛水处应设防水附加层或进行多重防水处理。女儿墙压顶向内排水坡度不应小于5%,压顶内侧下端应作滴水处理。外门窗应满足气密性、水密性要求,与墙体间连接处应有效密封,门窗洞口上沿应设置滴水线,下沿应设置排水构造,排水坡度不应小于5%。地下室迎水面主体结构应为防水混凝土且抗渗等级满足要求,厚度不应小于250mm。

      (二)室内房间不渗漏。卫生间楼地面和墙面应设置防水层,淋浴区墙面防水层翻起高度不应小于2m,且不低于淋浴喷淋口高度,洗面器处墙面防水层翻起高度不应小于1.2m,其他墙面防水层翻起高度不应小于0.3m。管道连接严密、维修更换便捷,连接部位不渗不漏。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mm;安装在卫生间及厨房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50mm。卫生洁具、厨房水槽与台面、墙面、地面等接触部位应密封防水。

      (三)室内隔声防噪。楼板、墙体上各种孔洞均应采取可靠的密封隔声措施,门窗和隔墙隔声性能优良,产生噪声和振动的设备应具有减振、隔振措施。电梯井道、机房不应贴邻卧室,或设置有满足隔声和减振要求的措施。外部噪声源传播至卧室的噪声限值昼间不大于40dB、夜间不大于30dB,内部建筑设备传播至卧室的噪声限值不大于33dB。楼板厚度不小于100mm且隔声构造符合要求,现场测量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不应大于65dB。

      (四)室内空气健康。建筑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应绿色环保,优先选用获得认证标识的绿色建材产品。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甲醛不大于0.07mg/m3、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不大于0.45mg/m3。卫生间存水弯水封及地漏构造水封深度均不应小于50mm。厨房排烟道应有防止支管回流和竖井泄漏的措施。

      (五)室内建筑面层平整无开裂。顶棚、墙面、地面应选用不易变形的材料,平整度2m内偏差不大于3mm。饰面砖无裂痕、无缺损、无空鼓,接缝应平直、光滑。地砖面层与墙面交接处宜采用踢脚线或墙压地方式。墙面壁纸、墙布应粘贴牢固,不得有漏贴、脱层、空鼓和翘边。吊顶的吊杆、龙骨和面板应安装牢固,面板不得有翘曲、裂缝及缺损,压条应平直、宽窄一致。

      (六)固定家具安装牢固美观。橱柜等应紧贴墙面或地面牢固安装,柜门和抽屉开关灵活、回位准确,饰面平整无翘曲。集成厨房、集成卫生间预留空间尺寸合理,表面平整、光洁,无变形、毛刺、划痕和锐角。橱柜、台面、抽油烟机、洁具、灯具等与墙面、顶面、地面交接部位应严密,交接线顺直、清晰、美观。

      (七)设备管线设置合理。设备与管线应满足正常使用需求,安装整体效果美观,便于检修和维修改造。附属机电设备的基座或支架,以及相关连接件和锚固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生活给水的材料和设备满足卫生安全要求,饮用水池(箱)应采取保证储水不变质、不冻结的措施。电源插座均为安全型插座,厨房、卫生间、洗衣机等电源插座应设有防止水溅的措施。

      (八)围护系统防坠落。墙体保温板材与基层之间及各构造层之间连接牢固,连接方式、拉伸粘结强度和粘结面积比应符合标准要求。建筑外保温系统与主体结构连接可靠,满足安全、耐久要求,不得空鼓、开裂和脱落。建筑的立面装饰构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防。填充墙、女儿墙等非承重墙体应与主体结构连接可靠。

      三、强化责任落实和监督管理

      (一)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深化工程造价改革,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招投标行为,严禁恶意压价、低水平建设。全面实行施工过程价款结算,加强合同履约管理。

      (二)加强设计施工质量控制。设计单位应精心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明确质量常见问题防治设计措施。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方案时应明确防治的具体做法,切实提高工程质量。

      (三)健全市场和社会监督。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积极探索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推动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发挥社会监督约束作用。

      (四)创新组织管理方式。保障性住房建设应积极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大力推广装配式等绿色建造方式。积极推行建筑师负责制和全过程工程咨询等新型组织管理模式,促进建筑、结构、机电设备、装修等各专业协同。

      (五)落实主体责任。明确建设单位工程质量首要责任和参建各方主体责任,强化施工过程留痕。结合技术要点加强对保障性住房质量的监督检查,对产生重大质量问题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主体责任。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2022年2月8日

  • 福州市城乡建设局关于2021年下半年度福州市勘察设计质量检查情况的通报 [ 2022-02-17 ]

    福州市城乡建设局关于2021年下半年度福州市勘察设计质量检查情况的通报

    发布时间:2022-02-15 来源:市城乡建设局 文号:榕建科〔2022〕31号 字体显示:     默认

    各县(市)区建设局、相关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

      根据《福州市城乡建设局关于开展2021年下半年度勘察设计质量检查工作的通知》(榕建科〔2021〕172号),市建设局组织开展了2021年下半年度勘察设计质量检查工作,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检查共抽检了11个项目,包含:2个项目勘察现场检查及9个项目的勘察成果与施工图设计文件,涉及9家勘察单位、7家设计单位、4家审查机构。

      检查发现:个别勘察单位存在勘察纲要内容不完善,不满足取样标准等问题。个别设计单位设计说明中部分规范未更新,结构荷载考虑不足,施工图设计深度不足。

      二、主要问题

      (一)各专业主要问题  

      1、勘察专业 

      (1)个别项目勘察纲要不完善。

      (2)个别项目软土取样不满足标准。

      2、建筑专业 

      (1)个别项目钢构玻璃雨披未注明夹胶玻璃胶片厚度。

      (2)个别项目缺少屋顶透光部分节能设计。

      (3)个别项目防火分区安全出口设置不足。

      3、结构专业 

      (1)个别项目设计说明中的抗震等级与实际设计不符。

      (2)个别项目楼梯与主体结构整浇,设计未计入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

      (3)个别项目单桩竖向抗压、抗拔承载力计算书中土层分布与地勘报告不符。

      4、给排水专业 

      (1)个别项目消防泵房内的集水坑潜水泵流量不足。

      (2)个别项目部分屋面未设溢流设施。

      (3)个别项目人防电站的油泵间和储油间未设喷头。

      5、电气专业 

      (1)个别项目地下室火灾报警系统总线直接穿越防火分区。

      (2)个别项目发电机房未设置疏散指示标志。

      (3)个别项目总平设备房面积与电气说明不符。

      6、暖通专业 

      (1)个别项目地下室发电机房送风井隔墙砌筑到地面,无法自然补风。

      (2)个别项目设备房送排风机和车库排风机风量较大,未设置消声措施。

      (3)个别项目地下室通往地面的楼梯间未标明防烟措施。

      (二)专项设计主要问题 

      1、绿色建筑 

      (1)图纸设计深度不足。门窗节能标识设计达不到施工深度要求,设计说明中未提出门窗标识关键参数指标设计要求;透水铺装、主要出入口固定截尘设施等设计达不到施工深度要求,图纸未见具体设计措施。

      (2)绿建报告不规范。室内背景噪声级分析未考虑室内噪声源;室外噪声分析边界条件取值不符合GB 3096的要求,分析模型设置与图纸不一致;公共交通分析深度不足。

      (3)条文适用性评判有误。个别项目存在自评有误。

      (4)得分项证明文件缺件。个别项目自评得分但未提供相应证明文件,如可再利用和可再循环材料使用比例计算书。

      2、装配式建筑 

      (1)个别项目存在不符合1M基本模数整倍数的层高,装配式结构设计总说明中的设计标准化、模数化评价项未扣分。

      (2)个别项目未见预制叠合板与现浇层结合的膨胀加强带节点大样做法及预制叠合梁节点做法。

      (三)其他问题 

      1、个别审查机构未经施工图数字化审查信息系统,出具《消防审查咨询报告书》,该《消防审查咨询报告书》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管理办法》要求不一致。

      2、个别项目由公共建筑变更为小学功能,未见结构专业设计文件。

      三、处理意见

      1、请高新区住建局对“闽侯县上街星光小学项目”是否按照重点设防要求加强抗震措施进一步复核,若涉嫌违反工程强制性标准问题,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依规查处。并于3月7日前将情况书面反馈至市建设局建筑节能与科技设计处。

      2、请各施工图审查单位贯彻执行《关于进一步规范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审查工作的通知》(榕建科〔2021〕106号),严守基本建设程序,依法依规开展施工图审查工作,项目审查文件经省施工图数字化系统出具审查合格书、报告书。

      3、各勘察设计单位对照检查发现的质量检查意见(详附件),进一步全面自查,认真组织整改,整改情况经审查机构审核后于2月28日前书面反馈至市建设局建筑节能与科技设计处,涉及重大设计变更的,应上报数字化审查系统。

      4、请各勘察设计、审查单位加强建设领域相关规范及地方政策的学习,不断提升技术能力。市城乡建设局将持续加强行业监管,开展质量检查。本次检查相关情况将记入在榕勘察设计单位、审查机构信用记录,并上报省住建厅。

      专此

      附件:2021年下半年度福州市勘察设计质量检查意见

      福州市城乡建设局

      2022年2月15日